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的 ayx 击剑赛道上,银光闪烁,剑尖相交的清脆声响彻赛场,第十五岁的少年李哲成以一个漂亮的弓步直刺得分,赢得了全场掌声,这是他第十次参加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,从六岁时第一次握剑登上联赛赛场,到如今成长为青年组选手,李哲成的故事正是这项赛事十年发展的生动缩影。
2025年8月,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迎来创办十周年,这项起源于2015年的赛事,已经从最初只有12个城市参与、千余名选手参加的国内赛事,发展成为覆盖全国28个省市区、年参赛人数超过3万人的大型击剑运动平台。
十年磨一剑 联赛规模与水平双提升
2015年5月,首届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在北京拉开帷幕,当时组织者不会想到,这项赛事会成为中国击剑运动发展的重要推动力,十年来,联赛走过了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成都、武汉等城市,举办了超过100场分站赛和总决赛。
“十年前,我爱游戏体育们只有3个剑种,12个组别,如今我们已经扩展至6个剑种,24个组别,涵盖了从U8到40+的全年龄段选手。”联赛组委会主任张宏涛在接受采访时介绍,“赛事规模扩大了,但我们的初心未变——为所有击剑爱好者提供竞技交流的平台。”

技术的进步也让联赛焕发新貌,2023年引入的电子裁判系统将判罚准确率提升至99.7%;2024年启用的智能击剑装备可以实时记录选手的技术动作,为教练和运动员提供数据支持;今年推出的VR观赛系统,让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沉浸式体验比赛。
草根到专业 联赛走出国家队选手
联赛十年,最令人欣喜的成果是一批年轻选手通过这个平台成长起来,最终入选国家队。
17岁的上海姑娘王雨薇就是其中之一,2017年,9岁的她第一次参加联赛U10组比赛,首轮就被淘汰。“那时候我连剑都拿不稳,”王雨薇回忆道,“但裁判和对手都鼓励我,告诉我坚持下去。”接下来的七年里,她参加了每一届联赛,从U10打到U17,去年入选国家少年队。
数据显示,十年来有37名通过联赛脱颖而出的选手入选各年龄段国家队,其中有11人参加了国际剑联青年世界杯赛事,2024年,19岁的陈志豪在亚洲击剑锦标赛上获得男子佩剑个人铜牌,他正是从2016年开始参加联赛并逐渐成长起来的。
“联赛为我们提供了以赛代练的机会,”现任国家击剑队主教练王海滨表示,“年轻选手通过参加联赛积累比赛经验,磨练心理素质,这是日常训练无法替代的。”
击剑文化普及 从小众到大众的转变
十年来,联赛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选手,更推动击剑文化在中国普及。
“最初几年,观众大多是选手家长和业内人士,现在越来越多普通体育爱好者前来观赛,”联赛宣传负责人李娟表示,“去年南京总决赛三天吸引了超过2万名观众,线上直播观看人次突破500万。”
击剑俱乐部数量也随着联赛发展而快速增长,2015年全国注册击剑俱乐部不足100家,如今已超过800家,注册会员超过20万人。
北京锐剑击剑俱乐部创始人刘教练深有感触:“联赛为我们这些俱乐部提供了目标和方向,学员们通过备战联赛更加系统地训练,家长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,许多孩子通过参加联赛变得更加自信、自律,这对他们的人生都有积极影响。”

十年耕耘 铸就无数个人成长故事
联赛十年,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成长故事。
26岁的裁判张琳2015年还是大学生志愿者,如今已成为国际C级裁判。“联赛是我裁判生涯的起点,我在这里学会了如何公正执裁,如何处理压力,”张琳说,“我见证了联赛的成长,联赛也见证了我的成长。”
志愿者团队也是联赛一道风景线,十年来,超过1万名志愿者参与赛事服务,其中许多人连续多年服务联赛,北大学生刘畅已经连续五年暑假为联赛做志愿者:“这里就像个大家庭,每年暑假相聚,为共同热爱的击剑运动服务。”
还有那些陪伴孩子参赛的家长,赵先生带着儿子从哈尔滨参加了八年联赛:“我看着孩子从输球就哭鼻子,到如今能够坦然面对胜负,击剑教会他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如何面对挑战和挫折。”
未来展望 打造世界级击剑赛事平台
站在十周年的新起点,联赛组织者已经有了新的规划。
2026年,联赛计划设立国际组,邀请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击剑俱乐部参赛;2027年,将推出中国击剑俱乐部排名系统;2028年,有望实现与欧洲俱乐部联赛的交流合作。
“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扩大规模,更是提升质量,”张宏涛表示,“未来五年,我们将着力打造更加专业的赛事体系,加强教练员、裁判员培训,推动击剑运动在中国纵深发展。”
科技赋能也将是未来重点,联盟正在开发击剑训练APP,计划建立中国击剑人才数据库,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选手特点,为选材和训练提供科学依据。
夕阳西下,又一天的比赛结束,少年李哲成脱下击剑服,仔细擦拭着手中的剑,问他为什么喜欢击剑,他思考片刻说:“每次站在赛道上,我都感受到一种传承,我的教练曾经在这里比赛,我的偶像也曾在这里挥剑,现在轮到我了,也许将来也会有孩子因为看到我的比赛而喜欢上击剑。”
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的十年,是创新的十年,是成长的十年,是无数梦想开花结果的十年,剑道上每一次交锋,不仅是技术的较量,更是精神的传承,下一个十年,这把剑将更加锋利,这道银光将更加耀眼。
